中国-东盟自贸区将成为中国自贸区建设“样板”

中国-东盟自贸区离正式建成还有不到3个月的时间,在世界经济正在复苏,贸易保护主义开始抬头的背景下,自贸区所彰显的自由、便利精神显得弥足珍贵。

商务部部长陈德铭20日在出席第六届中国-东盟博览会开幕式时说,中国-东盟自贸区这个惠及19亿人口的世界最大的自贸区建成后,将把中国-东盟之间的伙伴关系提升到更高的水平,也将为各方携手应对国际金融危机、推进贸易投资便利化作出贡献。

东盟秘书处秘书长素林评价说,中国-东盟自贸区将进一步促进双方间业已快速发展的贸易合作。而消除贸易障碍将降低交易成本,进一步提升东盟与中国经贸合作的有效性。自贸区建成后东盟和中国合作将进入一个新的时期。

观察家们普遍认为,中国-东盟自贸区作为中国对外商谈的第一个自贸区,也是东盟作为整体对外商谈的第一个自贸区,它的一些重要尝试将为中国与其他国家建立自贸区提供“样板”。

刘玉珍是在广西凭祥市浦寨边贸点从事边贸生意的水果批发商。她从1993年起从事水果贸易,长期以来是小打小闹,但是随着中国和东盟水果贸易逐步实现“零关税”,她的生意越做越大,现在每天要从中国的陕西、河北、河南进口十几吨苹果、梨等温带水果,出口到越南等东盟国家。

刘玉珍实际上是受益于中国-东盟自贸区的早期收获计划。2004年,尽管当时中国与东盟还没有就全部货物的降税安排达成协议,但为了使双方尽早享受到自贸区的好处,双方决定选择一些共同感兴趣、互补性强的产品,用较快的速度和较大的幅度提前进行降税,先行开放市场。

早期收获计划实施后,中国和东盟双方的蔬菜、水果、水产品等进出口数量增加明显。据海关统计,凭祥口岸今年1至9月新鲜水果进出口总量约为59万吨,同比增长50.85%。

近日记者在中国最大的水果进口口岸广西凭祥口岸浦寨边贸点看到,这里一片繁忙,一辆辆载满水果的大卡车川流不息。产自东盟国家的火龙果、荔枝等热带水果经这里出口到中国,中国水果也经这里销往越南,或者绕道越南进入其他东盟国家。

早期收获计划为许多研究自贸区的专家所津津乐道。中国社会科学院亚洲太平洋研究所区域合作研究室研究员王玉主说,早期收获计划是自贸区建设的重要经验之一,说明自贸区谈判要分步骤地实施,分阶段地推动。

除早期收获计划外,多予少取、平等互利的谈判策略被认为是自贸区顺利建成的另一重要经验。比如,中国对落后的老挝、柬埔寨、缅甸实行单边让渡,不要求他们对等开放市场;向非WTO成员提供WTO成员待遇等。此外,中国还积极改善周边基础设施,建设边境经贸发展区,主动推动许多倡议,使周边国家感觉得到实惠。

在亚洲金融危机中,中国坚持人民币不贬值,和东盟国家共同渡过了难关。危机之后,双方深刻认识到,加强互利合作,推动经济一体化,是实现共同发展与繁荣的必由之路。《中国-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》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签订的。

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李光辉评价说,中国和东盟建立自贸区属于“南南合作”,“10+1”中一些国家的经济相对落后,在自贸区谈判中,我国坚持多予少取、平等互利,不仅展示了大国胸襟,也赢得了东盟国家的支持。

有评论家认为,充分发挥中国-东盟博览会的平台作用是自贸区顺利建成的第三大经验。实际上,中国-东盟博览会诞生的直接背景就是中国-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启动。

广西国际博览事务局副局长农融表示,中国-东盟博览会成功举办5届以来,共有参会客商11.9万人,贸易成交额65.2亿美元,国际投资合作签约额286.2亿美元,为中国和东盟双边贸易、投资、教育、文化等方面的合作搭建了重要的桥梁,是自贸区建设的“加速器”。(记者王勉 王军伟)

版权所有 南宁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电话: 86-0771-5525763 Email:nanningwlk@sina.com